菲律宾国际app平台下载-香港回归后,末代港督彭定康落寞回到英国,后来在英国诸事不顺_撒切尔_政治_中国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菲律宾国际app平台下载 > 新闻动态 > 香港回归后,末代港督彭定康落寞回到英国,后来在英国诸事不顺_撒切尔_政治_中国
香港回归后,末代港督彭定康落寞回到英国,后来在英国诸事不顺_撒切尔_政治_中国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1997年6月30日下午,彭定康,这位末任港督,作为见证者亲手接过了在总督府前飘扬的英国国旗,告别了这座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府邸。带着沉重的步伐,他离开了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地方,朝着湾仔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走去,准备参加当晚的交接仪式。

7月1日的凌晨,新翼五楼大会堂内,举行了庄严的香港回归仪式,标志着香港结束了长达157年的英国殖民统治。彭定康与其他英国代表登上了“不列颠尼亚号”,这艘船载着他们缓缓驶向归国的彼岸。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刻,历史翻开了新的一章。

彭定康出生在英国兰开夏郡的波尔顿,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本土人。1966年,他加入了保守党研究部,直到48岁时,他成为了英国第28任香港总督。在他五年的任期中,他亲眼见证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最后一抹余晖,而香港的回归则象征着大英帝国在亚洲的辉煌终结。英帝国的历史,在香港的欢呼声和回归的热烈氛围中戛然而止。

展开剩余86%

两年后,彭定康以克里斯·柏藤(他的本名)的身份出任欧盟委员会英国代表,专责外交事务。进入21世纪后,他再次回到香港,公开表示,如果香港人发现“一国两制”制度遭到侵蚀,那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这番话引起了中国驻港公署负责人强烈不满,后者在记者会上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彭定康,要求他“尊重事实,摆正位置,停止荒唐的言辞和行为”。

在老一辈香港人中,彭定康的形象较好。然而,实际上,他在卸任前推行了一系列改革,特别是在香港的经济和政治领域,留下了不少隐患与争议。2011年,彭定康成为英国广播公司(BBC)总裁,但仅仅三年后便因为性侵丑闻被迫辞职,彻底告别了政坛。

尽管如此,彭定康曾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道:他在香港担任总督的五年,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。他的大部分人生,都在围绕香港问题展开。在离开中国后,他在英国的政治生涯可谓平淡无奇,始终未能在国内政坛大展拳脚。晚年时,彭定康担任了多个名校的名誉职位,出版了一系列回忆录,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真正的政治理想。

自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以来,香港的回归已成定局。然而,英国人并不甘心失去这片经营了150多年的土地。1990年,梅杰首相赢得大选后,决定任命彭定康为香港总督,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在回归问题上做些手脚。然而,彭定康的种种计划在中国方面遭遇了坚决的反对和有力的回击。

1997年6月30日傍晚至7月1日凌晨,香港的回归仪式圆满落幕。驻港解放军的指挥官谭善爱面对英国士兵时高声宣布:“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,你们可以下岗,我们上岗!”这个时刻成为了历史的象征。而在交接仪式上,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面无表情,平静地完成了这一切。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,撒切尔夫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这不是一个美好的回忆,我的心情很糟糕。”

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,香港的回归不仅意味着没有得到延长期限,反而是她在政治生涯中的一大失败。80年代中期,香港的金融业和轻工业蓬勃发展,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。自由港的地位让香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,这也让英国产生了一种幻想:或许,他们还能继续保有香港。然而,实际上,中国坚定地要收回香港,这一点令英国始料未及。

邓小平在80年代对中方谈判人员明确表示,最迟在1997年,中国要收回香港,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。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,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再次访华,提出香港回归后的主权问题,试图以“三个条约”为依据,要求英国继续拥有对香港的统治权。然而,邓小平立刻予以驳斥,明确表示“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谈判的”,并强调中方在1984年已经与英国达成协议,香港必须在1997年归还。

双方的谈判逐渐趋向僵持,撒切尔夫人在返回英国的途中不慎摔倒,这一幕也成了经典的“世界名画”。经过两年的艰难协商,英国最终妥协,同意在1997年将香港交还给中国。

1990年,梅杰首相上任,香港回归的日子已不远。然而,九十年代初,香港的经济深陷危机,反观中国大陆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,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已跃然世界之巅。英国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,不再固守香港,而是转而考虑如何在回归问题上制造障碍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彭定康于1992年被任命为最后一任香港总督。他的改革计划涉及香港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,影响了近两万名香港精英。他到达香港后,并未选择高高在上的姿态,而是和香港人民打成一片。第二天,他便不穿总督的制服,乘坐地铁穿越人群,微笑着与市民互动。甚至走进街头小店,与市民共享普通人的美食。这一系列举动让香港人民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好感,媒体亲切地称他为“胖彭”。

然而,这些举动的背后,实际上是一场政治策略。彭定康的改革方案,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引入民主选举,他打破了以往英国官员直接治理香港的模式,推行代议制和民主选举。这种看似民主的改革,实际上意图在香港政治格局中设置障碍,阻止亲中的力量进入议会,为将来可能发生的“反对力量”做准备。

这一方案立即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,认为这种方案不仅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,也不符合中国宪法,属于无效提案。尽管如此,彭定康并未放弃,他通过民意调查表试图证明改革方案获得了60%以上的支持,表示这是香港民意的体现。

这一系列举措,也反映出彭定康对英国“分而治之”的历史传统的继承与延续。无论是在巴勒斯坦、印巴分治,还是香港的难民问题,英国的历史都充满了通过制造分裂和矛盾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。

随着香港的回归临近,彭定康的改革计划也宣告失败。中国政府成立了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,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做好了准备。1997年,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,结束了长达157年的殖民历史。

完成了英国政府交给他的任务后,彭定康回到英国,重新恢复了克里斯·柏藤的身份,继续参与英国政坛。然而,由于其在香港处理事务时得罪了不少商界人士,英国国内对他并不友好。最终,他被派往法国南部度假,远离了政坛的喧嚣。

1999年,欧盟推行货币统一政策,英国保守党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。此时,克里斯重新出山,成为欧盟委员会英国代表,意图借此平台实现自己更大的政治抱负。然而,经过一番努力后,他的政治生涯依然未能达到预期。

2011年,克里斯出任英国广播公司(BBC)总裁,但因性侵丑闻再次跌入低谷,彻底告别了政坛。他的失意让他重新怀念起香港,2014年,他以末任港督的身份前往香港,谈论香港的政治发展,引起了广泛的不满。他在《金融时报》上的言论,更是遭到了中国驻港公署的强烈反击。

离开政坛后的克里斯出版了多本回忆录,专注于

发布于:天津市